close

十八名英雄公祠.JPG 這是一間非常不起眼的小廟,廟名「十八名英雄公祠」,也有人稱它為十八王公廟,廟前放著一個大香爐,整年香火不斷,兩旁的門柱卻有非常豪氣的對聯:

英氣壯干霄抗日當年為踐義   

雄靈長護國興祠拔地紀成仁

黃老爹手工蛋捲在今年的六月初搬遷到廟旁營業,每次工作累了的時後,我都會到廟裡小坐一下下,在吞雲吐霧中,在豪氣干雲的氛圍裡,總覺得多了一分悲愴淒涼的感覺,總會疑問這間廟到底供奉何方神聖,如何會「抗日成仁」?直到有一天下午刻意去看「十八名英雄公祠碑記」,才發現這段感人的故事。

故事要從中日甲午戰爭說起,清朝戰敗後簽定馬關條約,把台灣、澎湖割讓給日本了。這當然引起台灣軍民的悲奮與反抗,日本人接收的並不順利,重兵壓鎮下,發生了所謂的台倭乙未年戰爭,此役犧牲了不少台灣同胞。碑上記「殉於義者,濺血曝屍盈野」,是可信的。

當時名將劉永福的部將吳彭年統帥黑旗虎旅,鎮守彰化城,吳彭年又以河南人為主的黑旗精銳部隊防守北壇。北壇,它是一個壇,位於北門車路口,建於清乾隆三十五年,裡面祭祀無主孤魂,也是提供客死異鄉停柩的地方,也有人死了無法歸葬,只好就地草草掩埋,淪入荒塚了。當時以河南兵勇為主力的黑旗精銳就與日軍在此發生慘烈的戰鬥,無耐兵力懸殊,彈盡援絕,最後終於壯烈成仁。碑記說的好:「倭寇潮湧來犯,我軍居什一之勢,猶奮勇視死如歸,殘兵喋血,驚天地而泣鬼神」。當地的老百姓於事後冒險收屍,共十八具,祭拜一番後就地埋葬,由於不知道這些河南兵勇的姓名,所以就尊稱他們為十八名英雄公。時光匆匆流逝,他們的英勇事蹟埋沒在荒煙漫草中,慢慢被人遺忘。

民國以後,當地人士有意蓋屠宰場,於是就選擇目前這地方,開始僱工整修挖地,結果挖出一大堆骸骨,附近居民驚怖圍觀,地方上老一輩的人士才說出這裡是十八名英雄公當時埋屍的所在,並且證實無誤。於是屠宰公會馬上招工建祠,選擇一個黃道吉日,恭迎骨骸進祠奉安,這是「十八名英雄公祠」的由來。

這間小廟,是帶著這份悲愴與壯烈蓋起來的。是歷史的巧合也好,是個人的因緣際會也罷,這十八名河南籍的同胞調防台灣彰化,為彰化而戰,為台灣因義受難。多少個夜晚的星空下,或許他們的孤魂曾經仰望西北,充滿對鄉關的懷念。如今他們的英靈安坐「十八名英雄公祠」,護佑彰化地方百姓,也不無老天安排之意。

壇北遺黑旗戰續名無朽

河南多烈士捐軀骨有香

如今黑旗已埋入歷史,「彰城之役」也已成昨日黃花,只剩這「十八名英雄公祠」讓人追念憑弔。他們的魂魄,讓我們肅然起敬;他們的氣節,讓我們永誌難忘。或許沒歸葬故鄉是一種遺憾,但是在「醉臥沙場君莫笑,古來爭戰幾人回」的豪情感傷裡,人間何處不青山,彰化就是他們的青山。

PS: 寫完後,心緒難平,願彰化人來「十八名英雄公祠」憑弔。

黃老爹於彰化 2010/06/23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uangeggro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